茶乡藏名医:盘点安溪那些扎根乡土的中医传承者
安溪不仅有飘香的铁观音,更有扎根乡土的中医传承。在这片茶香浸润的土地上,多位中医人以仁心医术守护乡亲健康,成为百姓信赖的 “健康靠山”。
陈瑞山安溪中医院主任医师,从医 40 余年,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中医内科专家。擅长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及老年慢性病调理,尤其对 “茶农常见的肩颈腰腿痛” 有独到疗法,结合中药外敷与针灸,缓解劳作后的筋骨酸痛。他扎根安溪,走遍乡镇义诊,编写《安溪民间草药简编》,收录当地常见草药 300 余种,方便基层医者参考。 王清海安溪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省级基层名中医。深耕中医临床 30 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针对安溪饮食偏油腻的特点,提出 “清润健脾” 调理法,研制的 “乌龙降脂茶”(以本地铁观音、山楂、荷叶配伍)获患者认可。他牵头建立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向乡镇卫生院推广针灸、拔罐等简便疗法,惠及山区百姓。 施宣赫出身中医世家,外祖父为名医徐继高,早年曾在安溪坐诊,以 “把脉精准,结合五运六气用药” 获乡亲认可。现在厦门片仔癀宏仁名医馆 ,仍常回安溪义诊。作为施今墨再传弟子,他融合家传经验与施今墨学术思想,擅长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及慢性病调理,尤其对茶农常见的 “湿热型脾胃病”“劳损性筋骨病” 调理独到,在安溪中医界留有深厚影响。
苏玉梅安溪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专注中医妇科与儿科。在月经不调、产后调理、小儿消化不良等病症治疗上经验丰富,结合安溪女性常因制茶劳累导致的 “气血瘀滞” 问题,创立 “疏肝活血调经法”,用本地盛产的郁金、香附配伍入药,疗效显著。她每周下乡为留守儿童义诊,被称为 “茶园里的儿科中医”。 林文良安溪龙门镇中心卫生院主任医师,基层名中医。擅长中医外感病(如流感、急性支气管炎)及跌打损伤治疗,继承 “安溪林氏骨伤疗法”,用本地草药(如大罗伞、小罗伞)外敷,配合推拿复位,为无数茶农解决劳作中的跌打问题。他坚持 “药材自采自晒”,确保药效,诊室里常年晾晒着鱼腥草、艾草等本地草药,充满乡土气息。 吴秀治安溪官桥镇卫生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 25 年,以治疗脾胃病见长。针对安溪人嗜茶导致的 “胃寒脾虚”,提出 “温脾化湿” 疗法,用生姜、炒麦芽配伍本地山药,调和茶性对脾胃的影响。她善用 “茶针”(制茶工具改造)点刺穴位,配合中药,缓解胃痛、腹胀,被乡亲们称为 “茶乡脾胃守护神”。 郑明贤安溪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针灸科带头人。师从福建针灸名家,擅长针药结合治疗风湿病、面瘫及亚健康调理,尤其对 “长期低头炒茶导致的颈椎问题” 有深入研究,独创 “仰头举臂针法”,配合中药熏蒸,改善颈部僵硬。他带教 20 余名乡镇医师,让针灸技术在基层扎根。 李建南安溪感德镇卫生院主任医师,扎根茶乡 40 年,擅长中医治疗外感热病与疑难杂症。针对安溪山区 “多雨潮湿” 的气候特点,善用 “散寒祛湿” 法治疗关节疼痛,常用本地采集的苍术、厚朴入药,兼顾 “燥湿与健脾”。他收藏有民国时期的《安溪中医验方集》,常据此改良古方,适配现代病症。
这些安溪中医,或扎根县城医院,或坚守乡镇卫生院,他们的医术里融入了茶乡的水土与人文,用本土药材、本地经验,为乡亲们驱散病痛,让中医智慧在铁观音的清香中代代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