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0

技术融合驱动变革 交通运输业迈向智能化新阶段

股市论谈 12 0 昨天 14:12

在上海市金山区华东无人机基地,8条无人机物流航线正架起空中运输走廊,每周约50架次的飞行让浙江舟山、嵊泗等地的海鲜通过常态化冷链运输,新鲜直达金山。

与此同时,全国首个铁路装卸自动化码头——湖北武汉阳逻国际港集装箱铁水联运二期项目A标段近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个融入了5G、北斗高精度定位、激光雷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智慧码头,真正实现了货物“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的高效流转。

如今,智慧港口、智能航运、智能网联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蓬勃发展,催生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无人机、无人车在仓储、运输和派送环节大显身手,持续提升着快递物流的效率与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已然成为先进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等创新融合的先行领域。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正积极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前不久,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场“向上”的盛会——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近300家全球头部企业齐聚于此,生动展现了低空经济从“小众试验”迈向“大众视野”的蓬勃态势。

瞄准低空经济这片万亿级产业“蓝海”,上海持续开展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四张网”建设,探索划设全市低空公共航路“一张网”和起降设施“一张网”。下半年,上海将力争初步建成并投运市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让低空飞行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一期)上线运行。

目光转向鄂西北,十堰武当山机场上,一架大棕熊“Kodiak 100”型飞机轻巧腾空、拉升,仅两个小时后便降落在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借助这一短途货运航线,十堰高山蔬菜当晚就能端上武汉市民的餐桌。

在短途运输、空中游览、物流配送等领域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同时,湖北也在加速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湖北省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已于6月底启动测试运行,计划今年年底前全面建成投用,确保低空飞行“看得见、叫得着、能监管、能应急”。各地市也在加力推进低空起降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年内将建设1000个低空飞行器起降场(点),十堰则力争到2027年建成10个大中型无人机起降场和200余个垂直起降点。

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南沙大桥,是珠江口“A字形”交通主骨架中至关重要的“一横”,日均车流量超10万辆次,超大流量下的保通保畅工作考验着交通人的智慧。

今年1月,南沙大桥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投入运行,这是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首批示范区首个上线的智慧扩容示范项目。“基于数据和模型共同驱动的管控算法,系统可以完善多方联动管控机制。”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车流高峰期,通过开放硬路肩、事故快速响应、动态车道分配等策略,大桥通行能力可提升约17%。

目前,20个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正全力推动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产业融合,已有超过500公里公路干线通道完成智慧扩容。

作为首批示范区域,河南以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为骨干,谋划“一轴一廊”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力争今年年底全省智慧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为智慧交通发展筑牢根基。

今年,湖北成功入选第二批示范区域,下半年将全力在“转”字上下功夫,抓紧抓实示范工程,统筹推进全省公路水路数字化一张网、一盘棋建设,尽快完成项目工可立项审批和资金拨付。

“智慧的路+聪明的车”正开启交通运输行业的全新变革。近日,上海发放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8家企业成为首批获准企业。接下来,上海浦东将全域开放自动驾驶,同步推动奉贤、闵行等区域开放,连通四大测试区域,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

据了解,上海市交通委已启动“十五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专项规划研究编制,初步提出到2030年,交通运输领域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突破,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世界级的应用场景、现象级的创新主体、重量级的技术成果。





──── 0人觉得很赞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