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0

五味入五脏:施宣赫老师带你读懂饮食里的养生密码

天涯杂谈 16 0 前天 18:40

“酸养肝、苦清心、甘补脾、辛宣肺、咸固肾 —— 这不是简单的对应,而是古人从千万次实践中总结的‘饮食疗愈密码’。” 施宣赫老师常在诊疗时这样提醒患者。五味入五脏的理论源自《黄帝内经》,看似朴素,却藏着中医 “以食为药” 的智慧。今天就跟着施老师,聊聊怎么用日常饮食给五脏 “精准补给”。

一、五味入五脏:像钥匙配锁一样精准

酸味入肝:给 “疏泄的肝” 加点 “收敛力”
“肝像春天的树,既要舒展,也不能太‘疯长’。” 施宣赫老师说,酸味食物(乌梅、山楂、葡萄)就像给肝加了 “稳压器”,能收敛肝阴、防止肝气过旺。他曾遇过一位常熬夜的患者,眼睛干涩、脾气急躁,正是肝阴不足、肝气上冲,建议用乌梅 3 颗煮水代茶,一周后症状明显缓解。
但施老师提醒:“胃酸多、容易烧心的人别贪酸,肝木太旺反而会‘克脾土’,吃多了可能腹胀。”
苦味入心:给 “躁动的心” 降降 “火”
“夏天心火易‘冒头’,舌尖红、睡不着、心里慌,这时候就得请苦味来‘灭火’。” 施宣赫老师说,苦瓜、莲子心、苦菊这些苦味食材,能清心泻火、燥湿安神。他给心烦失眠的患者开方时,常加莲子心 3 克,“不用多,像撒盐一样点一点,心火就慢慢平了”。
不过他强调:“苦味性凉,脾胃弱的人别空腹吃,最好配着小米粥,就像给苦味加个‘缓冲垫’。”
甘味入脾:给 “忙碌的脾” 充点 “能量”
“脾是人体的‘炊事班’,负责把食物变成气血,甘味就是给它的‘燃料’。” 施宣赫老师最推荐山药、红枣、南瓜这些 “天然甜味剂”,“不像白糖只会生痰湿,它们能补脾气、助运化”。他常给孩子不爱吃饭的家长支招:山药蒸熟压成泥,加少许蜂蜜,健脾又开胃,比零食健康多了。
但他也提醒:“甘味要‘淡’,蛋糕、奶茶那种甜是‘腻脾’的,吃多了脾会‘罢工’,反而腹胀没胃口。”
辛味入肺:给 “闭塞的肺” 通通 “气”
“肺像个风箱,得通畅才行。” 施宣赫老师说,生姜、葱白、薄荷这些辛味食材,能宣发肺气、驱散寒邪。他小时候感冒,奶奶总会煮 “生姜葱白汤”,“喝完出点汗,鼻塞、咳嗽就轻了 —— 这就是辛味帮肺‘打开通道’”。
但他特别叮嘱:“秋天干燥,辛味别吃太多,像辣椒、烈酒,会把肺里的‘津液’烤干,反而嗓子疼、干咳。”
咸味入肾:给 “收藏的肾” 加道 “锁”
“肾是人体的‘储蓄罐’,咸味能帮它‘锁紧’精气。” 施宣赫老师解释,海带、紫菜、牡蛎这些天然带咸的食物,能滋养肾精、软坚散结。冬天他会建议怕冷、腰膝酸的人喝 “海带豆腐汤”,“海带的咸能引肾经的气,豆腐的甘能补脾胃,强强联合”。
不过他强调:“这里的‘咸’是天然食材的味,不是多放盐。高血压、肾病患者要少吃盐,靠海带、紫菜补‘天然咸’更安全。”

二、五味调和:别让 “偏嗜” 伤了五脏

“我见过有人顿顿无辣不欢,结果干咳不止;有人天天喝糖水,最后痰湿重得走不动路 —— 这都是‘五味偏嗜’惹的祸。” 施宣赫老师感慨。《黄帝内经》早就说 “五味过则伤五脏”,他总结了几个常见误区:

嗜酸伤脾:爱吃醋、腌制品的人,可能会觉得没胃口、大便稀(肝木克脾土);
嗜苦伤肺:天天喝苦丁茶 “清火”,反而会口干、皮肤干(苦火耗肺阴);
嗜辛伤肝:顿顿火锅、烧烤,容易眼睛红、头胀痛(辛味助肝火);
嗜甘伤肾:蛋糕、奶茶不离手,可能腰膝酸、没精神(甘生痰湿,湿伤肾);
嗜咸伤心:炒菜放太多盐,会心慌、血压高(咸伤血,血养心)。

三、跟着季节吃:让五味帮五脏 “顺时养生”

“五味养生,还要跟着节气走,就像给庄稼按时施肥。” 施宣赫老师分享了他的 “四季五味口诀”:
春吃甘:春天肝气旺,多吃山药、小米粥(甘味健脾,防肝木克脾);
夏吃苦:夏天心火盛,偶尔吃点苦瓜炒鸡蛋(苦味清心,配鸡蛋防苦寒伤胃);
秋吃酸:秋天肺易燥,吃点葡萄、石榴(酸味收敛,助肺津收藏);
冬吃咸:冬天肾需藏,喝碗海带排骨汤(咸味助肾,配排骨补气血)。
“说到底,五味入五脏的核心不是‘多吃某味’,而是‘调和’。” 施宣赫老师最后总结,“就像做菜要五味调和才好吃,身体也需要五味平衡才健康。一把蔬菜、几粒坚果、一碗杂粮粥,日常饮食里藏着的,正是最朴素的养生智慧。”

(注:文中施宣赫老师观点基于《黄帝内经》及临床实践总结,个体调理需结合体质,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 0人觉得很赞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