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资讯
分类
目录
索引
酷站
天天打卡
发帖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门户
Portal
论坛
天天打卡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道具
勋章
任务
门户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2
0
0
首页
舞文弄墨
›
画中游·童山雷中国画的故事(22)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
返回列表
画中游·童山雷中国画的故事(22)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 复制链接 ]
童山雷
UID:5275
论坛元老
发布新帖
舞文弄墨
12
2
4 小时前
画中游·童山雷中国画的故事(22)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六十八
不知怎的,每每面对此画,心中总是禁不住平白便会生出一种类乎激动之感。是因“剌桐”这从前只是在古诗词里见到的字眼?(“料年年落尽剌桐花,寒无力。”)是近十余年来此树已为家山所常见以至倍感亲切?好象都不是。唔,看来还是画中所蕴的那勃发生机唤回了自家当初画它时的昂奋情绪。画境本身并无故事。唯山势若奋力扭动挣出直逼青空,群树饱含生命浆汁或花或芽,泛水山溪于窄谷间欢快奔泻,一汉驭牛车急越石桥而回首欣观山崖下一株含苞欲放的艳赤剌桐,此等景象,连同其画题《剌桐花红山已春》,不由人不产生一份莫可名状的激情……自然,或许这也只是一己之感受,不知人家看了,又是如何?
六十九
《大麦风黄雨满溪》一画所志之境同样为达某所感怀。那是在一僻县乡郊中学谋食时,常携一二从友写生陶乐溪山之事。其中一人原本从我甚深,当时亦堪称对我五体投地,然其多年后因其他原因,或主要也是谅我没多大出息了,终于与我分道扬镳。话虽如此,当日之情景却颇令人回味。如图所写罢:野溪一隅,五月熏风搅得麦浪滚滚,花树摇曳,鸦雀乱飞。大岩下,陡涨的溪水已将小路一段淹没了。三人身负画具,相互关照着,正涉水走过这一段……咳,生命确是阶段性的。远年之事已如东逝之水一去不回。唯画若瘞土残碑,志史存焉。
后另仅将此景以大幅整纸写出,曰“大麦初黄”,附上以供参看。再后,改题重作《大麦风黄花满溪》,附图于此,并另附小文于帖尾。
七十
溪山之乐,自是中华文士永恒之心愿。而身为画家更是如此。昔画史载黄大痴常耽荒山野岭,风雨中妖鬼呼号而置若罔闻。余自来羡此超然逸情,虽非刻意仿效,亦时有类似行径。即令因生存环境所囿,神魂也喜作此不羁之游。此《独乐溪山》一画即抒写这等情怀:幽溪背湾处,萧疏秋树下,一白衣士子独坐泊舟之上。隔溪莹洁石径杳杳然斜穿密林,至一白墙青瓦小屋。屋后颓塔兀指寂天。周遭野岭回环,别无他物。唔,在此境地,身沐细细清风,耳闻空山鸟语,眼观野松黛色,心无尘俗杂念,唯静静感悟生命本身之缓慢流动,——不亦悦乎?
点赞
0
收藏
0
────
0
人觉得很赞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回复
童山雷
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小时前
附:反观己作“大麦X黄”等三画随感
因今及“旧境重现”画作系列,乃识却原来此三画虽皆涉“大麦X黄”意,其实事境与作画择重点俱有所不同。
1、《大麦风黄雨满溪》(1995年):远年携画友写生实境。“看点”在于麦黄时节,山溪水涨,众人相携涉水而徜徉于此清风抚拂、麦浪摇曳之初夏滩野煦和氛围内。感觉情味甚够,唯惜稚拙气息忒过之。
2、《大麦初黄》(2009年):纯表达无人之境。写此野麦初黄、溪滩岑寂景象。景物本身梳理较前画有序,而所憾者反稍觉沉闷,且所展示之较长横幅形式,亦过于空落,有似舞台之境,略觉不宜。
3、《大麦风黄花满溪》(2021年):“抽取”前两作切合己意之处,仍以斯境另行生发画意。以历历可数之阔大笔触点厾挥写,并着意避免匀染,通幅结体松灵却又形态参差缭乱。云光淡荡间,整体氛围看似杳茫岑寂,却分明有着无限生机活跃于内。当不负再三而画此情此景者。
回顾截至1994年之吾作,姑以网络中某有心识者论:“感觉早期的画风虽然苍劲,但极为压抑、苦闷”。而1995年,自从那几近三十年(1966年潜心斯道起)“实打实‘正规画风’”忽得转入简明朴艳且尤重俗生情味之风格以来,己心慰甚,因以“蜕生”名之。久后画中物象简而更减,乃至空寂禅意渐次笼罩于楮幅,并略趋于同。遂惕之,复又再度收敛,繁简不论,还欲于画面本身构成中寻觅艺趣。而这一行便已又是二十余年,个中之磕磕绊绊,迂回曲折,岂可是三言两语得能述清。总而言之罢,画者倘属“单一本色”,毕生只顾循惯常之路直走下去,当然相对简单。若属任性惯玩“花样”,了无顾忌,也算得个痛快。唯独有似吾人者,感觉自少至老,画作面目只在某种固定模式内“生灭”,固然心极不甘;如若但求风格多变,一玩而至连画种基本囿限皆不管不顾哩,那显然也非本意。所以看来最是“考验”这人耐心的,就是这“稳健实验型”艺路了。然而这自当是必须面对的事,或就说是吾人之宿命,也不为过。为了咱这“入骨之嗜”,为了真切、合度地将深心因时因势因情因境而生发的具体感受,连同由此认定的具体表达形式,即所谓独特之“美感”,都“一股脑儿”地“率性发泄”出来,也只好就这么下去呗……
·一个画者在现世生活中对“艺文之趣”的寻觅与体验·
(总 1110 篇之第 68、69、70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第五帝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小时前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沙发君在此!
回复
评论
使用道具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