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的杠杆 威胁或许是促使文化规范趋于严格的最大因素之一。但也有其他因素会推动文化向相反方向发展。 一般来说,多样性让人们接触到多种观点,最终使我们对更广泛的行为方式更具包容性。以以色列为例,在仅八千多平方英里的土地上挤着近860万人,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英里一千人。以色列建国时,定居者们面临着肆虐的疟疾、斑疹伤寒和霍乱。这个国家打了许多仗,大多是由于领土问题和长期存在的仇恨 。 灾难、疾病与多样性 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矛盾一直持续到今天。然而,以色列的社会规范相对宽松,其社交随意性强,且长期存在试图规避规则的现象。为什么呢? 原因有多种可能性,但有一种尤为令人信服:以色列的多样性程度很高。该国75% 的人口是犹太人,20% 是阿拉伯人,其余5% 是包括非阿拉伯基督徒和巴哈伊教徒等在内的其他群体。这个国家的种族多样性程度很高,很大比例的公民来自东欧、非洲和中东。由于存在众多遵循不同规范的群体,很难就某种单一的行为标准达成共识。这一普遍原则也适用于我们在第二章中提到的传统社会。古代雅典是规范宽松的典范,由于广泛的贸易往来,它也与许多外国有过接触。 多样性与一个国家的规范宽松程度有关联吗?我们的数据表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关联的。在种族和语言等多个维度上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其社会规范比单一性国家宽松得多。不过,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当多样性程度极高时,就像在巴基斯坦(至少有六个主要种族群体,使用二十多种语言)和印度(有二十二种官方语言和数百种方言 )那样,多样性可能会引发冲突,而我们知道,这就需要严格的规范来管控。当多样性程度极高时,社会规范的严格程度就会显著上升。 对以色列相对宽松的社会规范的另一种可能解释,是其激烈的辩论传统。正如一则笑话所说,一个非犹太人问一个犹太人,为什么犹太人总是用另一个问题来回答问题。“为什么不呢?” 他回答道。辩论和异议要求对多种观点进行探讨,这促进了规范的宽松,也意味着对教条的摒弃。(再引用一句流行的俗语:问两个犹太人,能得到三种意见。 )此外,以色列是一个年轻的、充满探索精神的 “创业型国家”,由那些有勇气投身新事物、冒险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定居者组成。 和以色列一样,荷兰的社会规范也逐渐变得相当宽松,部分原因在于其人口流动性高,且长期接触多元文化。荷兰地处沿海,这促进了公民的广泛出行,也使其高度依赖国际贸易,从而与其他文化有了丰富的交流。几个世纪以来,荷兰人与法国、葡萄牙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周边国家进行贸易。与西班牙的贸易同样繁荣,荷兰还掌控着与北美英属殖民地的大量贸易往来。凭借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高度流动性以及对多种不同文化的接触,荷兰逐渐形成了包容的文化。17世纪,当欧洲各地都对书籍销售进行限制时,书商们纷纷涌向荷兰,因为那里的审查法律宽松得多。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在17和18世纪从商业上连接了东西方,它也是在荷兰成立的,这或许也并不令人意外。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和贸易活动,荷兰成为了一个由不同种族、民族和宗教群体组成的大熔炉。几个世纪以来,荷兰接纳了来自欧洲各地的难民,包括法国新教徒、葡萄牙和德国犹太人,以及英国分离主义者等等。如今,超过20% 的人口来自国外,包括其他欧洲国家、印度尼西亚、土耳其、苏里南、摩洛哥和加勒比地区。荷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元文化融合之地。 社会规范的严格与宽松会以不同方式演变,但结果并非随机。生态和历史威胁——无论是真实的还是人们自认为存在的) 会促使群体规范趋于严格,而多样性、流动性以及与外界的多元文化接触则会催生规范的宽松。当然,这些关联并非绝对——它们只是基于统计的概率关系——而且它们也未必是影响规范强度的唯一因素。但它们有助于揭示长期以来一直隐藏着的重要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