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 0 0

七月份作画十一帧:游金刀峡组画(待续)

舞文弄墨 24 1 3 天前


江南达者 童山雷




1、《远眺崖边花一树,闻言刀峡初经处》。转赴闻名已久而尚未一游的金刀峡。乘班车至景区附近,问道迤逦去此峡上端,所谓北门入口。时天清气爽,鸟鸣山空,感觉宜人。自顾早年多只能利用寒暑假期、那旅游旺季,去与众人凑热闹;何得此际之清静悠闲哩!心方感及此,顺着一条平阔之路行去,遥遥却见那景区大门似伫立高崖坎边,近前却有白茫茫一树梨花,婀娜多姿。又有细细溪流向那厢寂然淌去。这当然不可能就是峡水之正源了;不过,终也是源流之一呀。恰谓涓涓之水,可以成川者。另,单看这地,日丽风和,云物安祥,岂有半分陡险气象?然则亦可见那大门后方,隐隐显露一二高岭,或其正示未可预测之意也。兹画即将如此这般感觉作出,其平柔实在从容风格,乃与之匹配。




2、《金刀峡北门入口下,有曰惊魂台者;其畔更有千步梯,行此甚艰》。当时入景区即受工作人员提醒,道是如我夫妇这般年龄者,至少应该是乘坐游山索道,过“惊魂台”、“千步梯”这段路。偏我夫妇向来亦还将自家划归在中年人范围,且又果是亦有身体底子能予支撑。于是婉言相拒了人家,取步便走此路。而这路段的形貌,既已在吾画中客观反映,不再作文字描述了。好在咱终是平安顺利地走完了这段路程,下得谷底。关于这画本身,记叙一点:客观需要选作竖幅,且崖势皴法极示其刚劲实沉,固无须多说。幅中色墨,即使表现微茫光照下的景观,亦然多偏重杳黑幽紫,以强化气氛。至若通体植被的青黛苍赭,彼时周遭感觉原本如此,似乎也不能不这样画的。




3、《万仞崖间,有洞在焉。犀牛何去?但泌灵泉。吾疑为此刀峡之源……》行路中,忽有看似当地之人来搭讪说,那厢不远处还有个犀牛洞,很该一看,且说他现就正去那路。吾夫妇二人遂从之。朝侧向转弯抹角上行多时不见;问之,那人总说马上快到了。妻走不动,因此放弃,道是就在路边等着。吾人以一向游山玩水态度,则必是要去看个究竟才算个完,也就随着那人继续朝上方再走了好大一截,终得见此。拢得近前才知,却原来那人便是这洞子的轮班守门人,正来接班;而那洞本身,后来在官方标示的游山路线图中也未曾见,显然乃属“野路子”,由当地人开发出来,捞着一个游客算一个的……咱自然是绝没必要还钻进洞去观察什么了,于是在外仔细将周遭景致打量上了一下,感觉于绘事已甚有得,便自离开。那人当然也没啥可说。今吾将这所见所感景象据实画出,以记兹行。值得自我庆幸者:于画于文于整个观览感悟,这毕竟总是不可能凭空臆造的;而吾艺,从来也就正是像这样一一累聚出来的呀!




4、《乱声喧虺,石涧竹桥成路径,跨越溪岸指遥山》。继续沿溪涧下行。至一大岩陡峭处,隔岸修篁翳日,屋舍幽静;条石竹木垒砌捆扎为桥,乃将断裂曲径勾连。隐隐却见,越桥那细小之路,蜿蜿蜒蜒,兀自转向荒远之山。只这厢,但觉天光淡荡,云日清丽,峡涧拂风,漫目似皆在一派轻盈且又通透的浩然气息间,伴随流水之声,摇漾升腾。当时即想,如此这般感受,纳入画图,应是作何表现?今悉心体味,凝眸遐思,乃以神会意,以意命笔,遂于移时之间,顿将斯境毕现于楮幅。驻毫审视,心犹感动。自顾吾人在这翰墨艺道中修行一世,澄怀观象,物我两忘;骋游广宇,归于大化。终能得在随心所欲间,轻轻松松挥洒出这等虚而犹实、实则还虚之佳妙意境,亦果不负醉心于兹道一场。




5、《一壑细流虽若丝,何妨试想雨来时》。行此幽深溪涧,但见崖树荫天蔽日。或因近期久已未雨,那壑峡之中,尽管仍是流水淙淙,然多半皆见泉流甚细。观之暗想:若是雨后来此,更又不知是何壮观景象也?一时忽而云霾翳日,天色微杳。遂又转觉惕然。却原来,事不关己时,尽可海阔天空臆想;只这利害相交之际,则心下明白,倘真个来场大雨,那又不知会是何样狼狈!甚至于身陷险境,也未可知哩。一头体会着这事理,一头犹快步行路,且是将这情形记了下来。今即以之为题,付诸画幅。布局粗率却又着意点染细节,自感殊能得其当时意趣。




6、《奇石盈滩方过却,侧畔神鹰眺望月》。顺溪涧而下,一路曲曲折折,渐次前行。但觉涧滩中怪石荦确,先还感到新奇,后却慢慢麻痹了,而仍是东张西望的,观看周遭山景。一崖壁幽转处,忽见立有景观指示牌,上书“神鹰望月”字样。于是驻足觅观,则奇形怪状钟乳石堆儿里,果见有一麻湫湫鹰形之石,躬身扣背、毛骨悚然般站在那厢,令人不觉暗叹了声“乖乖隆地咚”……当时感觉如此;今者自是幻化为图。则吾人之画也,岂能如实记载所谓“逼真”视感?不过取其形貌大势,且更主要是高度渲染其氛围感觉,从而使得现场那相对平淡景象,极尽展示生动画趣之功效。又:兹画面构成上,乃取一带而下的倾斜运动感,兼之山石之形,亦竭力显其刚劲整块特征,悉出以如凿似砍之笔,如此这般,自感皆有助于通幅意蕴之表达。




7、《山径回环,曲势陡接平直涧滩;崖潭幽转,柔形微连深邃溪壑》。迤逦渐下行至溪壑之底。一潭当道,水清若璧;小桥横跨,大石乱叠,转而平铺向一片干涸浅滩。近旁杂树丛中,竹绿松黛,沙草莹泽。真是宜于放缓足步,暂调鼻息的休憩之地也。徐行于斯,觉四下幽幽静气淡绕,聆几多啁啾雀鸣绵密。却见脚下这游山之路,弯弯拐拐的,傍着崖岭,经一孤伶伶小阁,又不知转向哪厢去了。如此观感,构建为画,舒缓笔墨间,自是流露出真山真水的生动情致。




8、《远观那厢,溪桥圜转,山外形势,未可知也》。再行得一段相对平阔溪路。只见前方,情景如题。而身畔,水是格外的清澈;厚斜且复坚巨之石岸浸于水中,或因时久,尽生暗碧茸苔,其形漾摇波影,淡泛天光,殊觉可爱。识记在胸,今忆而抒写,既不能有若西法写生般毕显视象真实,又欲在此率意笔墨间,隐示入眼云物色质之感,但求可得其平淡自然神趣。




9、《幽溪既出青森地,悬天飞瀑洒花至》。及待转过山咀,去到方才猜测之处,却原来那厢果然另是一番景象。溪水跌落流泻向彼,经大石罅,似成杳暗潭谷。其上亦是大石为台,曲栏回绕,辟作游人憩息观玩之地。甚奇者,这景观号称“悬天飞瀑”,也真是名不虚传:但见百丈高崖顶端,一水若练,如从天降,且是撩光含烟,击石穿林,浇洒花竹,继而因地形分作几股劲流,飞漱苔石,訇然有声。 其时正有几个青年女子逗留石台上,彼此交替拍照;其烂漫无羁形态,自也另成美景。诸般感受尽皆识记于此心。今凭借水墨丹青挥写而出,大笔以构块线,更兼着意渲染点缀,自感颇具当时气氛。









──── 0人觉得很赞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3 天前

10、《离天钻地,几条泉瀑幻龙蛇?》。稍又前行,偶然回首。但见天色虽微带云翳,却一派晶亮;周遭山野,则 以逆照之故,大多尽呈淡淡灰蓝。而时隐时显在麓梁崖岭间的那或大或小瀑布溪流,恰映云光,悉数“腾跳”将起来,宛似龙蛇般盘游舞动在这寂然山野。其山野本身,形态明显又有了变化:不唯溪涧内大石荦确,阻激清流而振发喧声,整体山势,亦愈觉高险,极像刀斫斧劈。曲折之路,却径直越桥经栈,倏忽进入一“浮雕亭儿”样的洞口中去了……只此乃唤起吾人文思画意,今遂得斯作斯题。楮幅中笔趣取其粗拙,色墨晕染,则相对细匀,且是力求于虚茫处衬托出那蜿蜒水光,以与题旨相符。



11、《绝崖千仞一栈危,空谷传响水风吹》。在那暗洞中走得好大一段,终于重见天日。其时既已置身清泠峡谷之内。放目四望,入眼尽皆高峻石壁,脚下栈道,临水傍崖,窄逼崎岖,行之不敢丝毫掉以轻心。那流水到此,狭束湍急,气氛已然也与谷外有别。崖壁上则苔石混杂,斑驳间偶生瘦硬欹斜之树,藤萝缠绕,并随阵阵寒凉之风摇晃生影兼含呼啸之声,其势令人悚然。只在有些角度,方可得见峡外微茫日光映照着的高高山巅。此画即将这等荒险感受尽情表达。凡作峡谷,画者最是须具通体布局观念。否则,倘都以实地“摄入”眼帘物象构形,必囿于焦点透视所见,则绘画优长,已尽失矣。另,岩石基本造型与皴法之运用,亦务必做到心中有数,方可因势而为,左右逢源,得其简略、生动、厚实且复富于变化之概。本月画作至此为止。



了却巨幅油画创作之事后,冒暑倾情于此。或他人看似辛苦,吾倒觉得,与制作油画相较,翰墨艺这活儿,纵累煞,毕竟是在休闲甚至享受状态中进行的……       


2025、7、1-3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