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 0 0

《人间迭代》第154章 新的底层交互逻辑二

天涯神贴 18 1 10 小时前
“好了,先把我们想要的功能列出来,然后再针对性的找解决方案。”姜尚青说:第一、【德信币】没有发行机构,只有认证机构,它采用‘爱’的原理生成。”

小缇阿库阿鲁不停挠着头,眉头皱成个“川”字,说:“什么是‘爱’的原理呀,青哥?我完全搞不明白。

姜尚青说:“普通货币由国家央行发行,采用的是数学逻辑方式,就是先预估这一批次要印刷多少货币,然后再发行出去,背后有一套严谨的计算逻辑。而‘爱’的原理意思就是假如你真真正正爱一个人,你会发现今天你把所有的爱给她后这份爱不但没有减少,还越来越爱。”

“【德信币】借鉴‘爱’的原理,它不需要任何机构发行,而是凭空而生,它因某个人或集体的善心而生、善举而生。但它需要一个认证机构,我称呼这个机构为【德信价值评估委员会】,简称【德信委】,【德信委】会对全球主要流通商品进行统计和分类,并标定出每种商品的等价【德信币】数量,比如说1斤玉米=1斤土豆=1【德信币】。”

“【德信委】会在全球范围内设置一个网站,对主要流通商品与【德信币】之间的等价情况进行公示,一旦公示期结束,无特殊原因永久性不变。”

“【德信委】对交易进行认证并根据交易情况给出【德信币】,比如说甲确有需求要1斤玉米填饱自己和家人的肚子,他可以在【德信委】官网上发布需求,乙在网站上看到甲方需求后通过【德信委】认证的渠道发1斤玉米给甲,【德信委】则根据乙的善心和善举向乙给出1枚【德信币】。【德信委】在这个过程中对甲、乙双方的交易真实情况进行核实。”

“需要说明的是【德信委】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德信币】的发行机构,它并没有事先发行出一枚【德信币】,而是乙的善心和善举创造了一枚【德信币】,【德信委】只是用一种电子证书(【德信币】)形式对乙的善心和善举进行认证,所以乙才是【德信币】的真正发行人。”

“交易真实性核实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传统的人工现场核实,第二种是“雁过留痕法”核实,第三种是交易双方自行核实。核实工作是道迈不过去的坎,随着交易量增大,交易真实性核实工作量将变得无比巨大,其工作难度将变得难以想象。因此前期的交易可以放到【追求者】内部进行,一是避免那些心怀不轨的交易骗子,二是缩小交易范围便于人工现场核实。

“所谓‘雁过留痕法’,是指所有人在网络上留下的每句话都携带着他自己的能量,说谎与否的能量会有所不同,而拥有特殊能力的人可以识别出这种能量的不同,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属于心电感应范畴。

“不过,‘雁过留痕法’仅仅代表着某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可以以大卫·R·霍金斯的意识能量层级相关理论著作作为突破方向之一来进行研究,我并不否定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但“雁过留痕法”似乎潜藏着某种弊端,即“主观性太强的弊端”,如果交易真实性核实全部交予“雁过留痕法”来处理,那若是实施“雁过留痕法”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有起伏的话,比如工作期间遇到了非常不顺心的事,那么他做出的交易真实性核实结果会不会有偏差,甚至出错!

所以,为交易真实性核实寻找一种客观性的核实方法是有必要的。

第二、【德信币】有两个特定属性:一是品德和信用反映属性,【德信币】越多就反映出你的品德和信用越高,而且是只会增多,不会减少;二是支付属性,支付属性则会被消耗。

“假比说某人有10枚【德信币】,而10枚【德信币】还剩余7枚支付属性。那么这句话代表着这个某人通过向别人提供了价值10枚【德信币】的生存性需求的物资,因此得到了10枚【德信币】,由于后续他又消费了3枚【德信币】中自带的支付属性。所以这时就说这个某人依然拥有10枚【德信币】,但10枚【德信币】自带的支付属性还剩下7枚。”

“又比如说,乙因为给了甲1斤玉米(生存性需求),因此乙获得1枚【德信币】,那么乙可以在【德信委】官网指定的范围内向丙购买一件非生存性需求的商品,并支付1枚【德信币】自带的支付属性。而乙在支付完1枚支付属性后,他本身的那1枚【德信币】并没有减少,减少的只是那枚【德信币】自带的支付属性。他本身获得的那1枚【德信币】将永远在他的账户之中,代表着他的品德和信用,只是由于买了丙一件商品而消耗掉了自带的1枚支付属性。”

“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乙虽然从丙那里得到一件商品,但乙支付出去的1枚支付属性并不是给了丙,而是自然消失了,没有任何人获得了消失的那枚支付属性。”

“由于丙通过【德信委】官网提供给乙一件非生存需求的商品,乙消耗了1枚【德信币】的支付属性,而丙也没有得到乙消耗出去的那枚【德信币】的支付属性。不过这时【德信委】会向丙给出一枚支付属性用以认证丙向乙提供非生存性需求物资的行为,这里也要强调的是【德信委】发给丙的不是【德信币】,而是支付属性,所以丙要承接支付属性的前提是他的账户里面必须要有【德信币】,而且账户里面的【德信币】要有能够承接支付属性的空余。

“【德信币】要有能够承接支付属性的空余。这句话非常非常关键,我必须举三个例子才能解释清楚:”

“第一种情况:假设丙账户上本身就有3枚【德信币】,而3枚【德信币】还剩余3枚支付属性。这就代表着丙的3枚【德信币】的支付属性处于饱和状态,那么即使丙向乙提供了非生存性物资,丙的【德信币】将不会增加,【德信币】的支付属性也不会增加。他向乙提供非生存性物资的行为就当免费做好事。”

“而这样设置是为了制止过度消费和过度生产行为,让地球减少因承载人类无底洞般的欲望带来的伤害。”

(因字数限制,本章后续内容见评论区)

──── 0人觉得很赞 ────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小时前
本帖最后由 先平 于 2025-7-21 08:06 编辑

(接上文)

“第二种情况:假设丙账户上本身就有3枚【德信币】,3枚【德信币】还剩余1枚支付属性,那么由于丙向乙提供了非生存性物资,丙的【德信币】将不会增加,【德信币】的支付属性会增加1枚,总数变成2枚支付属性。”

“第三种情况:假设丙账户没有【德信币】,那么即使丙向乙提供了非生存性物资,丙账户上将依旧没有【德信币】,更没有【德信币】自带的支付属性。丙需要做的是向真正有生存性需求的个人或集体提供一次生存性物资来获取【德信币】。”

“这样一来,【德信币】就实现了对生存性物资的一般性等价评估,而【德信币】的支付属性实现了对非生存性物资的一般性等价评估。”

“这样一来,【德信币】推行到一定时期,如果某人的【德信币】数量越多,我们就可以直接判断出这个人向别人提供的帮助越多。”

“第三、单次交易获得【德信币】的数量有上限,比如1斤玉米=1【德信币】,而某地由于饥荒需求1万吨玉米也就是2000万斤玉米,那么即使是某人提供了这2000万斤玉米,他不会得到2000万枚【德信币】。具体单次交易获得【德信币】的数量上限是多少需要后续考量,但一定不会出现提供2000万斤玉米就获得2000万枚【德信币】的情况。因为那样的话会成为资本新的围猎场,造成新的贫富差距和新的灾难。而单次获得【德信币】数量的上限设置可以考虑成阶梯状式的上限,而非一刀切式的上限。”

“第四、【德信币】将永远保持充当一般等价物及评估品德与信用的功能不变,它不与任何国家的任何货币进行兑换;不与任何诸如比特币、以太币的电子货币进行兑换;不与黄金进行兑换,但【德信币】会对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科技、工业和工艺艺术用途进行等价评估,换句话说在【德信币】眼中黄金除了具有其作为一种金属的实用价值外不再具备任何货币价值。这样就保证了【德信币】作为全球流通币种不受汇率冲击和货币升值、贬值的影响,【德信币】将永远不会升值,永远不会贬值。”

“如此一来,发生战事的国家就可以利用【德信币】来稳定物价,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活。”

【德信币】会对全球主要流通商品进行等价评估,标定出这些商品的实用价值,但【德信币】不会对每种商品的衍生加工品都进行定价评估,这些衍生加工品可以交由市场去自由评估定价,但市场所做出的衍生加工品定价原则上不能超出原商品等价【德信币】金额的1-2倍。这点非常关键,需要【德信委】在后续进行非常非常仔细且慎重的研究,因为对衍生加工品等价评估如果干预太多,可能会扼杀掉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不对衍生加工品等价评估进行干预的话又会重现现存金钱社会的诸多弊端,所以这个问题需要【德信委】进行非常非常仔细且慎重的研究。

696303f4e1a3883544c38aa3b1afd736.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