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科学子三下乡:津中寻红迹,青春续薪火 为挖掘红色文脉,践行使命担当,“桥南·红芯育苗”实践团于2025年7月12日前往重庆市重点文物单位:老津中学。通过开展红色研学与倡议宣传等实践活动,让漆南熏、聂荣臻等校友的革命手稿与奋斗篇章走进更多人的心中,助力老津中学的红色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 当天上午,“桥南·红芯育苗”实践团成员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进入校内。步入操场,正对着聂荣臻元帅的题词屏,上面写着:“振奋精神,加倍努力,精心培育,刻苦学习。让教育的春天,开出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的花朵来,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这短短数语,既是一位革命前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洞见,更是对后辈学子的精神嘱托,与这所百年老校的红色血脉一脉相承。
聂帅的爱国初心,成于“以文醒世”的坚守。校史馆研究员介绍:1913年就读于江津中学的聂荣臻,常在校刊《江津潮》发表文章,其中《论青年之责任》一文写道:“国家者,吾辈之舞台也;国强,则吾辈有立足之地;国弱,则吾辈无安身之所。”泛黄的稿纸上,少年聂帅用蝇头小楷写下的批注密密麻麻,“科学救国”“教育兴邦”等词语被反复圈点。当队员们走进聂帅曾就读的教室,突然理解了这份初心的源头: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这所学校的课堂不仅传授知识,更播撒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火种。 漆南熏的赤子之心,燃于“以文醒世”的担当。漆南熏的赤子之心,燃于“以文醒世”的担当。漆南薰在此求学时,就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他曾在校刊上发文,猛烈抨击封建教育的弊端,号召同学们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为正义发声,带头反对学校迫害学生,即便被开除也毫不退缩,坚定地踏上寻找光明的道路。 漆南熏与聂荣臻是津中红色星河中最亮的两颗星:漆南熏以笔墨为火炬,在思想荒原上点燃觉醒之光;聂荣臻以行动为路标,在建设征程上镌刻奋斗足迹;前者用生命撕开黑暗的裂缝,后者用一生搭建光明的基石。这场以红色文化为内核的实地研学,让百年校址里的每一寸砖瓦都成为教科书,让实践团成员在历史现场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当天下午,实践团成员带着从研学中汲取的漆南熏、聂荣臻等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以生动的思想宣传点燃共鸣,将研学所得的红色故事转化为一份份“践行红色承诺”的倡议书,邀请中小学生共同签署。一位初中生听完后说:“原来英雄不是天生的,他们也是从一点点小事做起,才成为了照亮时代的光。”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正是思想宣传最珍贵的成果。 这场从“研学感悟”到“实践承诺”的跨越,让红色文化的传承从历史回溯变为当下行动,也更以一份“红色承诺书”,推动着红色文化从历史感悟走向当下践行,让百年校址里的精神火种,在青年一代手中接续传递。这也正是老津中学百年红色文脉得以延续的密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承诺,一代人更有一代人的践行。 通讯员:毛志林 夏卓妍 “桥南·红芯育苗”实践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