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0

重人科学子“桥南·红芯育苗”实践团|辅导作业暖童心,书香陪伴助成长

我的大学 8 0 昨天 03:52
重人科学子“桥南·红芯育苗”实践团|辅导作业暖童心,书香陪伴助成长
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暑期学习难题,弥补其家庭教育陪伴的缺失。7月10日上午,在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桥南社区活动中心里,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桥南·红芯育苗”实践团开展“暑假作业辅导”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成员化身“小老师”,为社区 30 余名留守儿童筑起温馨的“学习加油站”。​
上午8点,孩子们背着书包陆续赶来,有的攥着皱巴巴的作业纸,有的怀里抱着厚厚的暑假作业本,眼神里带着一丝拘谨,也藏着对知识的期待。实践团成员们主动迎上去,蹲下身与孩子平视交流,温热的掌心轻轻拍着孩子们的肩膀,询问着年级和学习上的难点。很快,教室里便响起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夹杂着小声的提问与耐心的解答。
三年级的宇航小朋友遇到了一道“鸡兔同笼”的数学题,抓着头发愁眉不展。实践团成员毛志林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拿出草稿纸画起了简笔画,轻声讲解:“你看,我们把兔子当成‘长了四条腿的小鸡’,先算所有动物都有两条腿的话一共多少腿,多出来的就是兔子的‘额外腿’啦……”他边画边讲,宇航小朋友的眉头渐渐舒展,算出答案时,猛地举起手,眼里闪着光亮:“我会了!就像分糖果一样,先算清楚总数再分配!”。
“老师,‘璀璨’的‘璀’怎么写?”“姐姐,这篇作文我想写爷爷,但不知道怎么开头。”实践团成员们穿梭在课桌间,时而弯腰讲解题目,时而坐在孩子身边逐字修改作文,时而拿起彩笔在错题旁画个笑脸提醒。​​
“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务工,暑假里要么独自在家写作业,要么跟着老人,遇到难题没人辅导。”桥南社区主任黄里介绍,社区此前多次收到家长的求助,希望能有大学生实践团成员帮忙照看孩子学习。此次实践团的到来,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实践团成员们不仅辅导功课,还细心记录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谁容易算错小数点,谁拼音总混淆声母韵母,谁作文里满是童真的比喻。他们特意准备了“错题本”,帮孩子们整理易错知识点,还设计了“闯关小游戏”—— 每完成一页作业、攻克一道难题,就能获得一枚星星贴纸,集满 10 枚可兑换一本童话书。​
“看到他们眼睛里的光从迷茫变成明亮,特别有成就感。”实践团成员夏卓妍说。有个孩子在作文里写道:“这些哥哥姐姐就像会发光的星星,我会记得他们的。”这句话被实践团成员抄在日记本里,成为最珍贵的“工作汇报”。​
此次暑假作业辅导活动,不仅为留守儿童解决了学习难题,更用耐心与关爱填补了他们的情感空缺。实践团成员们通过“一对一辅导 +趣味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善意。​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实践团成员高力表示,要让大学生的青春力量持续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作业辅导,更是一场用爱心搭建的桥梁,连接起青年学子与乡村儿童的心灵。当实践团成员的耐心讲解化解了孩子们学习上的困惑,当温暖的鼓励驱散了他们内心的怯懦,播种下的不仅是知识的种子,更是自信、勇敢与爱的种子。这些种子会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伴随着他们成长为内心丰盈、勇于担当的人。
而对于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实践团成员而言,这也是一次深刻的成长历练,让他们在付出中懂得责任与奉献的重量,为未来投身社会、服务基层积蓄力量。这样的活动如同一束微光,照亮了留守儿童的暑假,也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动力,相信这份光会不断传递,汇聚成更明亮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通讯员:田树云 张淼
供图:夏卓妍

──── 0人觉得很赞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