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1 0

以文化之力赋能城市转型发展新篇

煮酒论史 19 0 昨天 23:16
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发出的号召,如春雷激荡三晋山河,为这片资源厚重、文化璀璨的土地擘画了“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奋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奋进方向。作为扎根基层的文化工作者,我深感这一重要指示不仅关乎经济格局重塑,更深刻昭示了文化在转型伟业中的核心使命与磅礴力量。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沿阵地,必须主动将自身工作融入区域转型发展大局,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创新,为实现城市华丽转身注入不竭精神动能。
一、深悟精神内核,把牢文化服务转型之舵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其核心在于“转型”与“新篇”。“转型”要求三晋大地摆脱“一煤独大”的路径依赖,迈向高质量发展新路;“新篇”则呼唤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展现城市独特风采。文化绝非转型的旁观者,而是深植于其中的灵魂与血脉。我们文化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是转型的精神引擎。资源型经济转型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需要以开放创新、绿色协调的文化基因,破除旧思维束缚,培育全社会崇尚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沃土。文化是塑造新形象的画笔。城市的现代化新篇,必须彰显其深厚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交融的独特魅力。我们文化工作肩负着挖掘、阐释、传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工业遗产文化等宝贵资源,塑造可信、可爱、可敬城市形象的重任。文化是凝聚共识的纽带。转型发展涉及利益调整,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共识。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亲和力,能够润物无声地凝聚人心,引导群众理解转型、支持转型、投身转型,汇聚起磅礴合力。
二、聚焦主责主业,书写文化赋能转型之实
立足文化馆职能,在以下领域深耕细作、务求实效。一要涵养新风,培育转型人文沃土。转型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绿色理念的新型人才和文明市民。要深化“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精心设计课程与活动,开设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课程。利用文化馆阵地,倡导“崇尚创新、精益求精、尊重自然”的社会风尚,为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文旅文创融合,打造转型特色名片。积极投身文旅融合发展大潮,助力培育转型新动能。深入挖掘城市非遗资源,推动其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旅游体验深度融合。开发具有城市文化符号和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打造特色文化园区、主题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空间,让文化为旅游注入灵魂,为产业转型开辟新路。三要服务下沉,共享转型文化成果。牢记文化为民宗旨,确保转型发展的文化红利惠及全体人民。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组织“文艺轻骑兵”深入村居、田间地头,演出反映转型成就、讴歌奋斗精神的节目;开展“艺术振兴乡村”项目,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运用数字化手段扩大服务覆盖面,让不同群体都能便捷地享受文化服务,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共享转型发展成果。
三、强化使命担当,共绘中国式现代化画卷
作为文化馆工作人员,我们既是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更是转型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一要提升站位,服务大局。自觉将文化馆工作置于金山转型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中考量,找准结合点、发力点,做到与区域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二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要紧跟时代步伐,拥抱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探索文化服务转型的新模式、新路径。三要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生产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反映转型实践、鼓舞人心士气的优秀文化产品,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文化服务。
文化馆虽小,舞台却大;文化工作看似无形,力量却无穷。让我们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深耕文化沃土,激发创新活力,用文化的力量为城市区域转型注入澎湃动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篇章贡献我们文化工作者坚实而独特的力量!

──── 1人觉得很赞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