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0

非彼无我 非我无所取--评美国电影《蝴蝶效应》

影视评论 5 0 5 小时前
类似于“穿越”题材的影视剧主题大多是比较轻松的,或搞笑、或言情、或动作,而像此片这样反映现实残酷的几乎没有。对于时间旅行的概念,不光是那些电影人,也包括我,也可能每个人都曾幻想过,也许由于离开学校的时间还不是太久,时常怀念的仍然是在学校时的青春时光,那些刻满三八线、胡乱涂鸦、挖得大洞小眼(方便用来在上课时偷看武侠小说)的课桌;那些严厉的、温和的、一本正经的、幽默风趣的可爱可敬的老师们;难忘的还有那些曾与你称兄道弟、勾肩搭背的好哥们和曾让你脸红气闷、心跳加速的女孩们……如果可以的话,在学生生涯的年代随便截取一个点,让我回去呆一会就足够了,什么也不用改变,我没有埃文那么贪心。类似这样的念头偶尔想想就可以了,若真的像埃文那样执着其中,早晚会引火烧身、自取灭亡,人终究是要面对当前的现实而不能总是活在过去。
  有人说人生到这个世上注定就开始了一辈子受苦受难的过程,其实这就要看每个人的心态如何了,有乐观者就有悲观者,任何事物总有其两面性,不能说悲观的看待事物就一定不好,一定要每个人都像傻根一样地待人待物也是不现实的,毕竟有那么多苦难、不公、愤懑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眼皮底下真实地上演着,我们不能强颜欢笑装作视而不见。埃文想扮演神的角色,可惜他终究只具备了神的力量而缺乏了神的思想,所以注定也成就不了神迹,他看待事情的态度反而过于悲观了,他的行为也有另一种说法叫追求完美主义。苦难的缔造者本不是你,你又何苦要自我背负上那沉重的十字架呢?说得不好听就是人应该学着自私一点,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多为自己考虑考虑,能把自己打理好就是给这个世界最好的回报了,别人的事情哪管得了那么多,世界并不是我们几个人的微小力量能够改变的;不要被乔布斯之类名人的所谓“改变生活、改变世界”的豪言壮语所忽悠,一时大脑进水连自己有几斤几两都拎不清了。正如卡夫卡所说:“在我看来,结婚、建立一个家庭、生儿育女,在这个靠不住的世界上养活他们,甚至在可能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指引,这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也许正是因为他自己也没能做到这样才这样说的)
  “非彼无我 非我无所取”,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源自于庄子《齐物论》(别误会!我是没有兴趣也没有耐心去读什么老子、庄子的,只是偶尔看到这句话于是查了查释义顺便了解了它的出处而已,在这随便拽一下,显得自己也挺有文化的样子)。这句话用在埃文的身上最恰当不过了,与埃文对应的是家人、好友、周边与他有过关系的人以及他所生存的这个世界。而当发现家人及好友的生活不如人意时他利用了偶然发现的独具的超能力一次次地回到过去,试图通过改变当初那几个关键事件的发生来改变众人的生活轨迹。然而结果却是一次次地乘兴而去,又败兴而归,无论他如何努力,现实总是无法尽如人意。他最终的选择竟然是胎死腹中,拒绝来到这个世界,拒绝面对这不如意的一切。
  影片的主题“蝴蝶效应”其本身主要还是关于混沌学的一个比喻,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过往发生的某个事件足以对以后的整个人生产生天翻地覆的影响,回首过去是否也曾有过某些记忆深刻的事件留在脑海始终挥之不去?在彼时是否也曾给自己的心灵造成过巨大的震动?是哪些震动影响了我们的人生朝着如今这样一个熟悉的轨道行进着?如果没有那些事件的发生人生又会向着怎样陌生的道路前行呢?站在当下,未来似乎有无限种可能,可当你回首过去时,扪心自问,真的能有那么多的可能吗?虽然我不是个宿命论者,但我还是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报以悲观的态度。事实情况是我们即使能回到最初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就像我们在当下能选择的方向也并不多一样,但一旦选定你内心认为是正确的那一条路并坚持走下去,哪怕一路跌跌撞撞、荆棘坎坷、非议不断,只要在寂静的夜晚摸摸自己的心口,并且感觉到它是饱满而充实的,那么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还记得当时看完电影(第一次是在06年看的,印象颇为深刻)曾想过,埃文真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伟大”到为了成全家人和好友的幸福生活而放弃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的人,既然连这样“伟大”的胸怀都有,为何没有直面这并不完美的现实的勇气呢?不过只是一个消极避世的内心孱弱之人罢了。现在看来,那时的我真的很无邪也很天真!
──── 0人觉得很赞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