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3 1 1

制订规则,打破规则

创业家园 48 3 7 天前
制订规则 打破规则
乱象的解决之道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人们总是迟到。火车、公交车和飞机都不遵循固定时刻表。交谈时,人们频繁打断彼此,对新认识的人举止随便,而且从不进行眼神交流。人们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出门时穿不穿衣服都无所谓。在随时营业的餐馆里,人们点菜单上没有的食物,吃饭时张着嘴咀嚼,频繁打嗝,还未经允许就吃陌生人盘子里的食物。登上拥挤的电梯,你会看到人们在唱歌,互相甩着湿雨伞,还面朝错误的方向。在学校里,学生在上课期间打电话,捉弄老师,考试时公然作弊。在城市街道上,没人理会交通信号灯,人们在道路两侧随意行驶。行人随意乱扔垃圾,偷走停在路边的自行车,还大声咒骂。性行为并不局限于卧室等私密场所,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公园长椅上和电影院里都可能发生。
这是一个没有社会规范的世界,一个人们没有任何社会公认行为标准的世界。
幸运的是,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在很大程度上……

规则制定者,规则破坏者
人类拥有一种非凡的能力,能够制定、维护和执行社会规范,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事实上,我们是一个高度遵循规范的物种:甚至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我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遵守社会规则和惯例,即便这些规则可能毫无道理。
来看几个例子:每年的最后一天,在纽约市,数百万人站在严寒中,为从杆子上落下的水晶球欢呼。在西班牙,人们在午夜满怀激情地吃下十二颗葡萄以求好运;在智利,人们吃一勺扁豆祈求好运;在苏格兰,人们点燃一根裹着易燃材料的铁丝,在头顶挥舞。每年,成千上万的人兴奋地涌入体育场,在观看运动员相互拼抢、欣赏音乐或听人讲笑话时,欢呼、叫嚷,甚至尖叫。
这些活动大多是集体进行的,但我们许多并非受群体驱使的行为同样奇特。为什么新娘在人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之一要穿无色的白色婚纱?为什么人们在12月砍倒好好的树,装饰一番,然后任由它们在客厅里枯萎?在美国,为什么我们平时禁止孩子和陌生人说话,但在1031日却鼓励他们穿上戏服,在街上向陌生人讨要糖果?在世界各地,我们还能看到许多同样令人费解的行为。例如,在印度的某些日子,为什么会有数百万人兴高采烈地聚集起来庆祝大壶节(Kumbh Mela)?又比如,为什么人们会在特定的日子里,毅然踏入冰冷且污染严重的河流?
从局外人的角度看,我们的社会规范往往显得古怪,但对身处其中的我们来说,却习以为常。有些社会规范被编成法规和法律(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偷别人的自行车);另一些则是不成文的规定(在火车上别盯着别人看;打喷嚏时捂住嘴)。它们体现在日常平凡的行为中,比如穿衣服,或是接电话时说你好
乱象的解决之道
以及告别时挥手。或者它们可以以一种微小、不引人注意的行为形式出现,比如我们在诸如大壶节(Kumbh Mela)或万圣节等特殊场合所做出的行为。
社会规范无处不在——我们不断地遵循它们,就如同鲑鱼顺应自然的潮流游动一样。对我们这个物种而言,遵守社会规范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往往很少留意到社会规范对我们行为的影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无形的社会规范在驱动着我们——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它们的影响力在驱动我们。我们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却没有意识到这些强大的社会力量是多么的重要,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人类的行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谜题:我们是如何在没有意识到它们影响的情况下,度过一生的呢?
这些强大的力量,不管有没有被意识到,甚至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木偶戏,让婴儿观看木偶表演不同的社会行为。在这个木偶戏里,有一个木偶在努力打开一个盒子,而另一个木偶要么帮忙打开盒子(亲社会行为),要么把玩具球拿走(反社会行为)。结果发现,相对于那些把玩具球还给帮忙打开盒子的木偶的婴儿,那些看到帮忙的木偶被拿走玩具球的婴儿,更倾向于避开那个做出反社会行为的木偶。


──── 1人觉得很赞 ────

使用道具 举报

7 天前
在一项突破性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甚至证明,在婴儿还没有正式学习语言之前,他们就愿意惩罚违反规范的行为。研究表明,婴儿比我们想象的更早地展现出对规范的遵循本能。事实证明,当许多孩子进入幼儿园,或者在五岁左右进入学前班时,他们就开始对社会规范做出反应了。你能猜到是什么引发了这种反应吗? 是社交互动。

社会规范的力量

想象一下,你报名参加了一项心理学研究。到达实验室后,你被安排与其他约八位参与者同处一室。研究人员走进来,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纸,纸的左侧有一条线段 ,右侧则有几条长度各异的线段,分别标记为线段A、线段B和线段C,如图1.1所示。研究人员让你们各自独立判断,右侧哪条线段与左侧线段长度相同。对你来说,答案显然是线段A。接着,研究人员开始依次点名让参与者回答。其他参与者都回答是线段B,没有一个人说是线段A。而你是倒数第二个给出答案的人。

你会坚持选A,还是会改选B呢?

如果你参与了这项实验,你很可能会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并在某个时刻认同群体的答案。这正是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1956年进行这项经典研究时所发现的结果。在阿希的研究中
7 天前
图1.1 所罗门·阿希的线段判断任务

参与者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所在的小组是由假扮的研究对象组成的,这些假扮者被要求在多次试验中给出明显错误的答案。阿希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小组的123名参与者中,四分之三的人至少有一次站在了群体一边。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改变了自己的答案,以匹配那个错误但却受欢迎的选择。

这个有点古怪的小实验的结果揭示了一个更广泛的事实。我们甚至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容易遵循群体规范,而这些规范可能会压倒我们对是非的判断。

在实验室之外,我们遵循着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规范。例如握手,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问候方式。学者们推测,握手这一行为可能起源于公元前9世纪的古希腊,是一种向新认识的人表明自己没有暗藏武器的手势。如今,我们很少有人会在袖子里藏着斧头或剑到处走,但握手这一习俗仍在延续。

混乱的解药

图1.2 公元前9世纪浮雕上亚述国王沙尔曼纳塞尔三世与巴比伦统治者握手

握手仍然是我们问候他人时的一种肢体动作。其最初的目的已经消失,但握手这一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或许更令人费解的是,我们有时会遵循那些极其危险的社会规范。以大宝森节为例,这是一个世界各地泰米尔社群都会参与的印度教节日。作为大宝森节的一部分,参与者会进行“卡瓦第阿塔姆”(Kavadi Attam),英文意为“负重舞”,这是有原因的。作为对印度战神穆卢干(Lord Murugan)虔诚的证明,卡瓦第仪式要求人们选择自己的“负担”,即自我施加痛苦的方式。例如,人们常用“维尔”(vel)串刺——圣矛或钩子,刺穿自己的皮肤、舌头、脸颊,或者三者皆刺,这种情况相当常见。还有人选择背负一个便携式神龛,神龛经过装饰,用多达108根维尔串刺穿透皮肤固定在身上

毛里求斯是大宝森节的重要举办地,参与者必须登山前往穆卢干神庙。这段行程超过四个小时,期间参与者必须背负着自己的“负担”,赤脚走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为了增加难度,有些人选择全程绑着钉板行走。

虽然很少有仪式能像卡瓦第阿塔姆仪式那样折磨人,但许多其他仪式同样艰苦。例如,在西班牙的圣佩德罗马尼里克,6月23日是夏至仪式的开始。每年,大约三千名观众涌入这个仅有六百居民的小村庄,观看志愿者走过长达二十三英尺的燃烧着的煤块,这是当地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有些人是为了履行社区誓言而参与行走,而有些人只是被现场的热烈气氛所感染。志愿者们在走过温度高达华氏一千二百多度的炽热道路时,常常会背着亲属。仪式结束后,人们会在当晚尽情欢庆。

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7 天前
联结的纽带

无论是像握手这样简单的行为,还是像大壶节这样复杂的仪式,社会规范绝非随机产生。相反,它们的演变有着高度功能性的原因:这些规范将我们塑造成了地球上最具合作性的物种之一。无数研究表明,社会规范对于将社群凝聚成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合作性强、协调有序的群体至关重要。

实际上,社会规范就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科学家们已收集到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例如,一个人类学家团队.


治愈混乱之法

人类学家获得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去研究圣佩德罗 - 曼里克(San Pedro Manrique)蹈火仪式参与者的实际生理状况。他们给蹈火者和观众佩戴上传输带,以测量仪式进行时他们的心率。结果显示,仪式参与者及其在场亲友的心率出现了显著的同步现象。具体来说,当参与者的心跳开始加快时,他们亲友的心跳也随之加速。毫不夸张地说,蹈火仪式让许多人的心跳仿佛合为一体,这表明仪式能够增强社群凝聚力。

一些曾研究蹈火仪式中心率情况的人类学家,也对卡瓦迪阿塔姆(Kavadi Attam)仪式的表演者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实验人员在参与者游行结束后立即上前询问,他们愿意匿名向寺庙捐赠多少钱。结果有力地证明了仪式的社交黏合作用:参与卡瓦迪阿塔姆仪式的人捐赠的金额,比三天前在寺庙祈祷的人要多得多——前者约为130卢比,后者约为80卢比,这一差额相当于非技术工人半天的工资。

我们无需前往遥远之地,就能看到遵循社会规范(比如参与仪式)是如何增强群体凝聚力与合作性的。在一系列实验中,心理学家将人们分成小组,然后让他们共同经历不愉快的事情。他们不能要求参与者走过炽热的煤块,或者用竹签刺穿胸膛(这对伦理委员会来说有点过分了!),但他们会让参与者把手放进冰水里、做痛苦的深蹲,或者一起吃辣椒。与那些没有共同经历痛苦的小组相比,经历过痛苦的小组报告说,他们的团结感显著增强。在后续的经济博弈中,他们的合作程度也更高。

规则制定者与破坏者

在这种情境下,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自私行事、为自己捞钱的机会。

研究还表明,仅仅是与他人遵循完全相同的流程,就足以增进合作。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同步绕体育场行进的小组,在后续的小组任务(捡起散落在体育场地面上的硬币)中会比那些按自己节奏行走的小组更卖力。与他人保持同步实际上能让我们更好地协调,以执行复杂任务。在一项研究中,同步行动的参与者搭档,在后续通过复杂迷宫操控球的任务中,比不同步行动的搭档表现更出色。这些结果表明,对人类群体而言,遵循社会规范极为重要,尤其是当他们想要在狩猎、觅食或战争等需要良好协调的集体活动中取得成功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