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 0 0

最晚2030年,经济一定会好起来!(深度好文,力荐!)

经济论坛 100 1 7 小时前

当下的经济还是比较困难的。

宏观层面,高层的界定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不足,波动风险较大;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

微观层面,大家普遍的感受是:企业经营困难,内卷严重;接活儿、揽业务比前些年难多了,也谈不上价钱;年轻人不好找工作,“毕业即失业”现象有所蔓延。

很多人不禁会问,经济还能好起来嘛?什么时候能够好起来?

我的结论是:2030年之前!

支撑我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来自“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提出,展望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个什么水平?我查了一下,大约是人均GDP 2.5万美元左右的水平。

2024年,我国人均GDP 95749元,折合13445美元。2024年到2035年还有11年,11年间以美元计价的GDP要增长2.5÷1.3445=1.86(倍),每年差不多要增长6%。

而今年的增长目标是5%,未来几年大概率还不到5%,要达到年均6%的增速,就只有一种可能:后面几年年均增长7%以上!

从5%回到7%以上,无论是宏观数据还是微观体感,经济无疑都是大大地变好了。

算算时间,转折大约就在2030年前后。

第二点,也是更主要的一点,来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实质是什么?官方表述并不避讳:就是东升西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力量权重降低,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力量权重升高。

2024年,美国GDP 29.2万亿美元,中国GDP 18.94万亿美元,约为美国的65%。如果美国能让渡出1/3的GDP,大约9.7万亿美元,则我们的GDP可以大幅提升50%以上。加上本来就有的自然增长,又可以轻松实现“翻一番”。

目前我们在高端芯片、生物医药、高端机床、大飞机制造、文化传播等方面仍然显著落后于美国。而这些行业加起来,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比如,大飞机制造,2024年全球市场大约是3300亿美元;半导体,2024年全球市场大约是6300亿美元;生物医药,预计2025年全球产值大约是1.7万亿美元。

未来,如果能把这些行业吃下去大半,再加上他们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带动,足够经济再有10年高速成长了。

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美国有139家,中国是133家(含台湾5家)。随着中国登顶世界权力的宝座,势必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到500强的行列。

像沃尔玛、亚马逊、苹果、埃克森美孚这种级别的企业,如果能够多个30家,再加上他们的关联带动企业,什么就业问题都解决了。

美元是世界货币。印刷一张绿纸,或者敲击几下键盘就能换来各种商品,美国当然富裕。但如果美国让出了世界第一的位置,那印几张纸币或者敲几下键盘就能满世界换商品的,就该轮到我们了。拥有了这种魔力,还担心不富吗?(当然,这是一把双刃剑,有很大副作用。所以届时,这项能力我们一定要省着用。)

根据我的观察,目前,东升西降的进度,权力交接的速度,正在加快。

从美国看,内部的撕裂已经相当之深。

最新的例子是,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的阅兵式上,特朗普居然要躲在厚厚的防弹玻璃后面。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美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腐败问题、LGBT问题……这些都不是在越来越好,而是在越来越糟。

也难怪有人说,这次的阅兵,照耀着帝国的余晖。

从中国看,我们的准备在提速。

军事上,据传原计划明、后两年服役的福建舰有望提前至今年年内服役。另据港媒报道,两条新型航母(004)正在加速建造。

外交上,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周边、南美、非洲、中亚……仅今年以来我们就动作频频。包括这次签署了和中亚五国的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被冠以“永久”二字,其内涵也是历史性的。

开放上,我们相继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这些文件,绝不只是利好深圳、上海等具体城市,而是服务全国开放大局的。

经济上,我们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这个方案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今年就一定能怎么样,而在于吹响了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外贸依赖,更加注重内需特别是消费引领的号角。着眼的是未来,当美西方外需不在的时候我们怎么发展的问题。所以我判断,后面一定还有配套的大招出现。

以上种种,在我看来,都是为这场世纪权力大交接做准备。

而就动作的密集度来看,这种权力交接很可能比多数人想象中来的要更快。很可能就在2030年之前!

换言之,2030年之后的经济,极有可能就是一片新蓝海!

所以,看文的你,再苦再难也要再坚持。因为,几年之后,很有可能就会“守得云开见月明”。那时候,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当然,经济发展没有一劳永逸。即使我们接过了美西方的衣钵,迎来新一轮经济高速发展,也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如何充分挖掘亚非拉地区发展潜力进而带动全球30年以上的增长,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再攀高峰,如何长久地解决分配不公平问题,这些,都是摆在未来前进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和大海!

公众号:杜哥聊趋势。



──── 0人觉得很赞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经济腾飞还是有点难,目前国内大环境是泥沼,参考隔壁小日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